
枫岗故事 那年我们十八
枫岗故事 那年我们十八
那年我们十八
校友(855班88届)陈建云 顺昌洋墩小学 电话13859462003
一九八五年那年,我才十八虚岁,考上中专走进南平师范。那时来说这可是个美事,可以幸福的说是鲤鱼跃龙门,以后就是国家干部了,自然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生活。因而在南师三年,我除了读书便是找吃的。
在吃的方面国家每个月发十一元的菜金,二十九斤的粮票。一到学校,男生的本能便发现学校食堂的包子好吃的很,皮薄馅多,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滚烫的肉汁水,那种滋味几年都忘不了。中午和晚上每餐半斤的米饭下肚之后还要吃个包子,肚子才觉的有点饱。那时学校食堂还有夜点,就是煮点面,一碗六角钱。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光泽黄国才同学请我和政和陈焕新吃煮面。一听好事来了,我浑身飘飘然起来,笑得合不拢嘴;焕新同学高兴得在路上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哼着歌……一晃二十多年了,那美好的夜晚我一直记在心里。走上社会以后,我吃了好多的面,但我始终觉得那一晚的煮面无可超越。如今国才同学在省城教育教研室占有一席之地,在教育方面颇有建树,焕新同学则驰骋在政和商界。
国家的补贴对我们男生来说总不够用。我的父亲每个月便汇给我五十元钱用作零花。直到多年后,我在父亲离去的那年为其办手续时才知道,父亲那时工资才一百多点,一半的工资都进了我的嘴里和南平的新华书店。母亲还每个月炒面粉让父亲带下来给我做夜宵,炒面粉时放了大量的猪油,一从罐子拿出来整个宿舍便喷香扑鼻,调点开水就可以吃了。在这里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奶奶、姐姐他们。我一个人就用了父亲半个月的工资,可想而知他们那时生活的拮据。
不久,我又发现省二建电影院边上有家拌面店里二角一碗的拌面和六角一碗煮面相当可口。于是每个星期我总要约个把同学来大快朵颐。这样的生活,很快让我陷入了窘境,上半个月吃的好,下半个月只能吃酱油调饭。虽然自觉得这样好吃不好,但不改其乐。
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六日时间我除了找吃便是买书看。不知什么时候我迷上了看书,文学名著、领袖传、政治事件、杂文等都是必看的。只要中意,不管多少钱都毫不迟疑地买下。我的箱子不久便装不下了,在降价市场淘到的书便放到老乡处去保管。在学期结束回来时去拿书,她却告诉我书全借出去了,没半本了。我心虽疼痛老半天,却毫无怨言。有时书店的工作人员会提前告诉我什么时候会来新书,我便利用傍晚放学时间,穿过三中宿舍楼赶到书店选购。购完书回到学校时食堂早己关门,只能以快速面充饥,但我并不为苦。现在书架上的《军统内幕》便是那时买的。
中山路的新华书店和解放路的新华书店里是我常去的,我和营业员都混熟了。那时他们都己三四十的人了,到现在也该安享晚年了吧。还有中山公园对面报刊亭那个五十多的邮政人员,我到现在还记得住他的像貌。我很想问声,你们现在还好吗?
书看多了,知识也慢慢地渊博起来,眼里又容不得半点沙子,那时根本没有怜香惜玉的感觉,女同学闲谈时,出了点错我便不留情面驳斥,让女同学很下不来台,所以我和女同学关系便很不好。现在想想也好笑,就是人家错了又会昨样。 在前几年同学二十年聚会时,有女同学笑谈起我当年的情状,我只好愧色地说那时不懂事。有个女同学顺口问起了我在学校那年做生活委员的事。我想起了那年班上需要买扫帚,我约上了邵武桂林的传新同学,到街上购扫帚,回来时在公交车上我觉的有人动了我胸口的口袋,那时我们穿的是地摊上买来的军装,有四个口袋。我手一扫,把一只手从我胸前扫落,那时浑然不知是扒手,便大声喝斥:“动什么动?”。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在车上和那个人争吵开来,下车时我还指着车上的人责骂他。事后才知是小偷,问起传新同学少了什么没有,他才发现上面二个口袋扣子都被解开了。事情己过去二十年了,现在谈起真让人笑话。在场的女同学都说我真大胆。我只能说那时年轻,年轻真好!
那年我们十八岁,我就这样度过了青春的三年。











校友(855班88届)陈建云 顺昌洋墩小学 电话13859462003
一九八五年那年,我才十八虚岁,考上中专走进南平师范。那时来说这可是个美事,可以幸福的说是鲤鱼跃龙门,以后就是国家干部了,自然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生活。因而在南师三年,我除了读书便是找吃的。
在吃的方面国家每个月发十一元的菜金,二十九斤的粮票。一到学校,男生的本能便发现学校食堂的包子好吃的很,皮薄馅多,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滚烫的肉汁水,那种滋味几年都忘不了。中午和晚上每餐半斤的米饭下肚之后还要吃个包子,肚子才觉的有点饱。那时学校食堂还有夜点,就是煮点面,一碗六角钱。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光泽黄国才同学请我和政和陈焕新吃煮面。一听好事来了,我浑身飘飘然起来,笑得合不拢嘴;焕新同学高兴得在路上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哼着歌……一晃二十多年了,那美好的夜晚我一直记在心里。走上社会以后,我吃了好多的面,但我始终觉得那一晚的煮面无可超越。如今国才同学在省城教育教研室占有一席之地,在教育方面颇有建树,焕新同学则驰骋在政和商界。
国家的补贴对我们男生来说总不够用。我的父亲每个月便汇给我五十元钱用作零花。直到多年后,我在父亲离去的那年为其办手续时才知道,父亲那时工资才一百多点,一半的工资都进了我的嘴里和南平的新华书店。母亲还每个月炒面粉让父亲带下来给我做夜宵,炒面粉时放了大量的猪油,一从罐子拿出来整个宿舍便喷香扑鼻,调点开水就可以吃了。在这里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奶奶、姐姐他们。我一个人就用了父亲半个月的工资,可想而知他们那时生活的拮据。
不久,我又发现省二建电影院边上有家拌面店里二角一碗的拌面和六角一碗煮面相当可口。于是每个星期我总要约个把同学来大快朵颐。这样的生活,很快让我陷入了窘境,上半个月吃的好,下半个月只能吃酱油调饭。虽然自觉得这样好吃不好,但不改其乐。
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六日时间我除了找吃便是买书看。不知什么时候我迷上了看书,文学名著、领袖传、政治事件、杂文等都是必看的。只要中意,不管多少钱都毫不迟疑地买下。我的箱子不久便装不下了,在降价市场淘到的书便放到老乡处去保管。在学期结束回来时去拿书,她却告诉我书全借出去了,没半本了。我心虽疼痛老半天,却毫无怨言。有时书店的工作人员会提前告诉我什么时候会来新书,我便利用傍晚放学时间,穿过三中宿舍楼赶到书店选购。购完书回到学校时食堂早己关门,只能以快速面充饥,但我并不为苦。现在书架上的《军统内幕》便是那时买的。
中山路的新华书店和解放路的新华书店里是我常去的,我和营业员都混熟了。那时他们都己三四十的人了,到现在也该安享晚年了吧。还有中山公园对面报刊亭那个五十多的邮政人员,我到现在还记得住他的像貌。我很想问声,你们现在还好吗?
书看多了,知识也慢慢地渊博起来,眼里又容不得半点沙子,那时根本没有怜香惜玉的感觉,女同学闲谈时,出了点错我便不留情面驳斥,让女同学很下不来台,所以我和女同学关系便很不好。现在想想也好笑,就是人家错了又会昨样。 在前几年同学二十年聚会时,有女同学笑谈起我当年的情状,我只好愧色地说那时不懂事。有个女同学顺口问起了我在学校那年做生活委员的事。我想起了那年班上需要买扫帚,我约上了邵武桂林的传新同学,到街上购扫帚,回来时在公交车上我觉的有人动了我胸口的口袋,那时我们穿的是地摊上买来的军装,有四个口袋。我手一扫,把一只手从我胸前扫落,那时浑然不知是扒手,便大声喝斥:“动什么动?”。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在车上和那个人争吵开来,下车时我还指着车上的人责骂他。事后才知是小偷,问起传新同学少了什么没有,他才发现上面二个口袋扣子都被解开了。事情己过去二十年了,现在谈起真让人笑话。在场的女同学都说我真大胆。我只能说那时年轻,年轻真好!
那年我们十八岁,我就这样度过了青春的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