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高级中学 > 教务管理 > 教学安排 > 南平市高级中学新课程管理方案
南平市高级中学新课程管理方案
编辑:    教务处发布时间: 2017-09-01 14:07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南平市高级中学新课程管理方案
南平市高级中学新课程管理方案
 
为深化新课程实验推进,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我校新课程实验,体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南平市高级中学课程管理与评价方案,请各教研组及教师遵照执行。
一、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
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及其相关人员行使课程权力并履行责任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在在一级的重要保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它的具体目标是:
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二、课程实施管理要求
1、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注意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
2、根据国家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在南平市教育局或专家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照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教材目录,选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严禁选用未经审定(查)的教科书。
教辅用书是中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其合理使用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学期初,由市局提供的文件可推荐一些教辅用书的目录以及建议,供学生选购使用。其余任何人严禁向学生摊派教辅用书。
3、各教研组(师生)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学校实践性的教材体系。
4、依省厅文件与学校新课程实验方案,制定我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南平高级中学年度课程实施方案》是依据相关的省厅课程文件和学校实际而制定的一学年内的课程实施计划,是国家课程计划在我校的具体化。制定实施方案严格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文件,维护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的严肃性。
《南平高级中学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包括一学年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内容。《南平高级中学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必须在每年的9月1日前(新学年开始前)报校课程管理委员会通过。
教务处要严格执行南平高级中学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切实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方案的一致性,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控制课时总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三、课程实施评价
1、课程实施评价指标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对课程每学年实施进行评价,其主要评价项目有:
(1)“课程结构”指标: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安排、课程比例和教学时间四方面。其中,课程设置主要指学校课程是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省市的规定,整体设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安排主要指学校课程是否考虑了同年级的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协调、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相同学科课程的衔接、选修课程及各项专题教育设置的合理性、思想道德教育和外语等课程的具体落实。课程比例主要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例,以及对课程的实际选择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教学时间主要指学年教学时间、学段课时总量、周课时总量、各门课程课时总量、各门课程周课时、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总课时量和周课时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实施条件”指标:包括组织系统、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以及适合性两方面。实施条件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多与数学直接相关。主要考虑与学校课程计划整体落实有关的因素适应性除了指学校课程是否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指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来解决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尤其是教师的培养及教学设施的配备。
(2)“特色”指标:包括学校课程的有效性和创新性、学校课程对学校实际和特色体现两方面。学校课程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主要指学校课程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选择是否有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否具有创造性。学校课程对学校实际和特色的体现主要指学校课程是否能够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统一课程体系,同时具有学校的特色。
2、课程实施评价表
南平市高级中学学年课程实施评价表
 
项目 二级指标 说明 等级  
课程
目标
           



课程设置          
课程安排          
课程比例          
教学时间          



组织系统          
管理制度          
资源环境          
资源开发          
实施效果          
课程特色 有效性和
创新性
         
特色          
师生反映 教师反映          
学生反映          
家长反映          
社会反映          
3、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保障机制
校长是课程管理、评价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人。校长在课程管理中的任务是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发布学校课程质量的信息。教导处成员承担学校课程管理的常规工作。
课程委员会每学年开展课程评价,提出课程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教务处应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教务处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学习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学生有权选择学校课程中的选修课,有权对学校课程做出自己的评价,有权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学生也应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学生家长及有关的社区人员对学校课程应有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并有责任为学校提供各种资源上的支持。
 
附: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  任:欧捷
副主任:刘勇   郑祥福  林桂花  黄璜  林梅华
成  员:校行政会成员、各年段年段长、各学科教研组组长
任务:
1、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带领全体教师最大限度地参与新课程实验。
2、负责课改理论学习与研究、对课改经验进行加工提炼,对课改成果进行宣传、上报等。
3、学校课程管理、评价。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