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高级中学 > 教务管理 >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遴选建设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遴选建设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
编辑:    教务处发布时间: 2016-11-16 14:18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遴选建设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遴选建设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6-11-15 08:17    阅读次数: 11
各市、县(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省属普通高中:
  为适应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新形势,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提升我省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闽政办〔2016〕67号)、《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闽政〔2016〕20号)等精神,经研究,决定从2016年起遴选建设一批省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以下简称高中课改基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意义
  高中阶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课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所在。培育建设高中课改基地,是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动高中深化课程改革和内涵建设,加快实现优质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建设目标
  通过培育建设高中课改基地,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教学资源配置的新需求;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课程实施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创建有利于学生发展规划指导的新体系;总结提炼有利于推广应用的改革实践成果,探索学校优质发展的新路径,示范引领全省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打造一批教育教学改革品牌,整体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
  三、建设任务与预期
  经申报遴选,列为省级高中课改基地的项目学校应按照国家和省里有关课程改革部署,凝炼学校办学特色发展方向,整体规划实践以下六大任务,有侧重地建设成为综合性改革实践基地。
  (一)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强化立德树人,根据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方案;科学安排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定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计划和发展规划;改革课程建设与管理、评价制度,开发一批优质特色课程,探索建立校本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可探索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推进中、高等教育衔接。
  (二)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探索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实现路径;在人文、科技、数理、语言、艺术、体育等若干领域形成学科优势,提高对不同兴趣特长和生涯规划学生的教育服务水平,扩大受益面;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加强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载体建设,播种学科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与学方式改革实践。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考纲,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准确把握教学深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式,创设关联生活、任务导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 研发具备自主检测功能的教学诊断工具,探索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自我诊断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实践。根据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涯、学业、选课等指导方案,编制课程说明与选课指南,实施学生生涯规划和选课指导,并以导师制方式帮助学生合理规划生涯、科学选课,实现自我发展;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创建行政班与教学班有效衔接的管理模式;建设多功能教学管理平台,统筹课程安排、教师调度、班级编排、学生管理等,落实多学科选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
  (五)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改革。建立涵盖师德师风、课程开发、教学能力的教师管理与评价体系;创新名优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完善教师进修培训制度,优化教师职称与学历结构;健全教研组织机构,建立以校为本、目标激励、问题导向的教学研究制度;落实校本作业研究应用,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实施能力;以项目实践为载体,持续总结推广应用教学成果,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发展为当地教师研训中心。
  (六)深化学生发展评价改革。健全学分认定制度,制定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落实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形成日常学习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学分认定和学业评价体系;全面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适合本校的实施方案,研发应用电子化评价平台,探索过程性管理和常态化实施新模式;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新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
  经遴选建设,省级将确定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改革成效显著、办学质量稳步提升,能以内涵建设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项目学校,作为集课程改革、学科建设、教学实验、教师培训、后备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课程改革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项目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更高的优质高中。
  四、申报条件
  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达到省级达标高中相应标准的公民办高中学校,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长期进行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能将改革成果贯穿于日常教学实践,办学理念较为先进,内涵建设基础扎实,办学特色初步形成,在同类学校中具有较好的建设经验和优势。
  (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基础会考)合格率不低于96%,毕业生能基本参加普通高考,近三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竞赛活动取得成绩,教育质量较高,社会公众评价好,在本设区市有较高社会声誉。
  (三)教师团队学科、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实施能力以及较高的教科研水平,相关学科或课程原则上应有不少于1名的特级教师或省级学科带头人(艺术、体育方向的,教师团队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
  (四)办学行为规范,能严格执行办学行为“五规范”要求,近三年没有因违规办学被纪检监察或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批评;学校管理规范,能注重管理机制的革新和管理文化的营造,规范落实教学常规、教科研管理等制度,师生管理与评价科学合理。
  (五)所制定的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及重点任务建设方案,与学校课程改革基础、发展定位相适应,并能涵盖相应建设任务的各项内容;能坚持整体统筹与重点建设相结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创新点、实践性强,实施路径规范,时间表、路线图合理,地方和学校条件保障有力。
  五、推荐办法
  省级高中课改基地实行分批遴选办法,推荐工作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申报的方式,按照学校自评申请、县级审核推荐、市级遴选申报、省级评选确定程序进行。2016年计划遴选30所左右高中课改基地,并按1:1.5左右比例下达推荐指标(附件1)。具体如下:
  (一)学校自评申请。学校对照高中课改基地申报条件和建设任务要求开展自评。确具申报条件、改革基础的,应结合办学优势,明确思路,科学编制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及重点任务建设方案(申请的重点任务应不少于3项,其建设方案须注意相互渗透、支撑,不能各自为营),填写《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建设申报表》(附件2),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省属学校直接向福州市教育局申报。
  (二)县级审核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通过材料审核、实地考察等,择优向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并提出推荐意见和支持措施。
  (三)市级遴选申报。设区市教育局要按照省级下达的推荐名额,根据县级申报进行资格审查,组织专家开展评审、择优推荐后,向我厅提出申请。
  (四)省级评选确定。我厅将开展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组进行评选。根据专家评选意见,经公示无异议后,公布“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名单。
  (五)材料报送。请各设区市按申报材料清单及内容要求(附件3)汇总报送我厅。2016年申报材料务必于12月10日前送达。
  1.设区市综合申请报告,并附分校推荐意见。分校推荐意见,内容包括学校课改概况、具体推荐意见及扶持措施,一式3份。
  2.《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申报表》,一式3份。
  3.申报学校自评报告,内容包括根据申报条件、建设任务开展自评情况;经学校教代会通过的“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高中部教师名册;反映高中部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师生发展的证明性材料等。上述材料汇编成册,封面加盖设区市教育局公章,一式3份。
  以上材料随附电子文档,每所学校一个压缩包(大小不超过80M)。各地、各有关学校评选推荐工作中的有关情况请及时告知我厅基础教育处。联系人:刘永席,0591-87091439、87850907(传真),电子邮箱:jjc7850907@163.com。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中课改基地建设是衡量区域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示范带动全省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专业支持,着力提升高中改革实践的能力水平,努力扩大改革成果。
  (二)强化评选规范。各地遴选推荐工作要坚持公平公正、好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切实规范过程管理,严格评选程序,确保推荐结果客观准确,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持续推进改革实践和示范辐射。推荐对象上报前,应征求教育纪检部门意见。
  (三)强化政策支持。省级将分年度安排专项经费支持高中课改基地建设,定期开展专项视导和工作交流,并视学校改革实践情况调整后续支持力度。对改革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的,在申报示范高中、达标高中晋级以及推荐参评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学校和教师评优评先中予以优先考虑。各设区市要将高中课改基地建设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加强政策经费支持,在特色学科教师配置、岗位设置、招生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